病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

循环肿瘤细胞(CTC)简介

循环肿瘤细胞(Circulating Tumor Cell, CTC)是指:来源于原发肿瘤,进入到血管内,参与到血液循环的有完整功能的肿瘤细胞。相较传统组织学活检,CTC检测具有创伤小、可重复检测、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等优势,可提供关于肿瘤患者疾病状态的实时信息,有助于肿瘤的早期筛查、预后评估及治疗反应监测等。

AIPATH CTC智能病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简介

AIPATH CTC检测系统使用自主专利纳米微筛技术,解决了CTC捕获率低的瓶颈问题,具有操作自动化、实现CTC识别的可视化、高效检测CTC及CTM、高效检测中性粒细胞CTM和兼容下游检测技术等特点。本系统使用纳米微筛进行自动化分离,然后细胞病理形态学染色鉴定。本系统首创了病理CTC细胞多学科会诊报告分析模型,可对各类微小结节进行肿瘤风险评估,经过多家三甲医院前瞻性双盲验证,与手术病理的良恶性符合率达95%,对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
 

AIPATH CTC检测技术平台国内外比较

检测品牌

AIPATH CTC

CellSearch®

分离原理

微筛滤膜富集,基于肿瘤细胞大小、变形性、流体力学等物理特征

免疫磁珠分选,基于肿瘤上皮细胞表面EpCAM抗原表达高于普通血液细胞

鉴定原理

进行细胞病理形态特征鉴定贴近组织病理概念,病理和临床医生易于接受

CK、CD45等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容易漏检

适合癌种

除神经内分泌瘤等小细胞肿瘤之外大部分肿瘤

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结直肠癌

灵敏度

各癌种总体检出率在95%以上能对CTM精准分类,筛选出风险最高含中性粒细胞CTM患者

检出率在50-60%,偏早期只有30-40%且无法检测CTM

操作流程

自动化程度高,人工操作少,耗时短

自动化程度高,人工操作多,耗时较长

AI病理图基系统

有,经过数千样本的数万张病理图片训练而成

下游分析

可自主开展IF、IHC、FISH、NGS以及单细胞测序等多种下游分析

不便进行下游分析

 

CTC临床应用价值--权威指南推荐

时间

指南&共识

临床意义

2010年

美国AJCC指南(第七版)

首次把CTC列入TNM分期系统,提出cM0(i+)分期

2017年

NCCN乳腺癌临床指南

CTC正式引入cM0(i+)分期

2018年

美国AJCC指南(第八版)

明确CTC临床价值,列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工具

2019年

NCCN前列腺癌临床指南

CTC的AR-V7检测有助于提示二线抗雄治疗药物的效果

2019年

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

CTC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

2019年

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专家共识

指出CTC检测在早期筛查、预后判断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

2019年

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究应用现状专家共识

术前CTCs检测在HCC患者早期复发及预后预测具有价值

2019年

食管鳞状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19)

CTC可作为术前患者判断预后的因素,也可作为化疗或放疗后疗效判断指标

2019年

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19

首次将CTC正式写入中国指南,明确CTC预后判断、疾病监测、辅助诊断等临床价值

2020年

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

CTC可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志物

2020年

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

病理评估有创,影像学评估敏感性差,且存在一定滞后性,CTC做为补充手段进行病理诊断、疾病评估

2020年

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0

CTC的AR-V7检测可以帮助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,定期随访监测CTC,可实时反映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水平,帮助医生监控病程

2020年

NCCN前列腺癌临床指南2020

CTC的AR-V7检测可预测阿比特龙及紫杉烷类化疗药物治疗药物的效果,是有效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

2021年

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

标志着CTC检测进入临床普及阶段,规范循环肿瘤细胞的合理应用

CTC检测临床意义

  1. 早期诊断

2014年的一项研究招募了245位受试者(其中慢阻肺患者168名)进行CTC检测,并在5名慢阻肺患者中检测到CTC存在,而这些患者大多几年后均确诊为肺癌。

CTC联合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

  1. 疗效监控

CTCs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临床治疗效果,且CTCs检测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任何阶段进行,实现对患者疗效的实时监测和耐药的动态监测。

  1. 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